1.听力试题部分
2004年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大部分采用了全国卷听力试题。
听力试题与往年相比难度略有增加。例如:对话语段长度增加、试题设计增加了综合性理解的考查等。
2.英语知识运用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试题的特点是:平稳、知识点覆盖全面、突出语篇、符合考纲要求。
单项填空试题:从整体上看,15个小题基本上难度不大,重视基础知识在语境中的运用理解。符合目前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即2000年修订大纲提出的"大型考试要减少单纯语法知识题并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试题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重点突出(主干知识动词占该试题50%)。
完形填空试题:从整体上看,平稳。文章选材贴近考生实际生活,材料难度适中,强调语篇分析和理解的连贯性。试题考查的要点符合考试说明。在语篇中考查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是非常具挑战性的试题,该试题引导教学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要重视语言运用的功能,不是死记条条框框。
3.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是试卷中占权重较大的一部分。2004年该试题有以下特点:难度适中,个别省份略有下降;短文选材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即题材、体裁多种多样;对阅读技能考查全面;个别省份篇章长度有所加长;短文内容积极健康,有知识性、教育性。
4.写作部分
短文改错试题:整体上看,选材适宜,试题考查设计基本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但是个别省份对该试题的命制略有偏差。
片面表达试题:整体上看,书面表达题目要求明确,审题容易,不易离题;实用性强,情景真实;表达难度不大。但是,该试题在开放性、灵活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北京试卷的写作试题改革力度比较大。突出特点:第一节:情景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用词简单。但是由于涉及的内容多,又要解读试题所提供的图表信息,考生在审题上,组织篇章上,使用丰富句式和词汇方面都产生了一定难度,要在短时间内写出精彩的文章的确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第二节:开放作文。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空间,答案不惟一,淋漓尽致地考查了考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单项填空典型试题解析
(卷Ⅱ)23.The English play ________ my students acted at the New Year’s party was a GREat success.
A. for which B. at which C. in which D. on which
答案为C。定语从句是高中语法学习的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测试的热点。定语从句的考查点为关联词的运用,使用好关联词关键是要理解关联词在从句中的作用。从句中的动词act表示"表演一部戏"时与介词的搭配为"act in a play",所以该题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为in which。
(卷Ⅱ)30.My mind wasn’t on what he was saying so I’m afraid I ________ half of it.
A. was missing B. had missed C. will miss D. missed
答案为D。一般过去时是生活交际中常见的时态,因此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点。该题所设语境是十分清楚的,表述过去发生的事,所以可以首先排除C。动词miss为非延续性动词,所以排除A。根据语境可以知道说话人由于刚才心不在焉,漏听了内容,显然B选项不符合语境逻辑。
(卷Ⅱ)31.You are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equal, and this is ________ I disaGREe.
A. why B. where C. what D. how
答案为B。该题难点是掌握动词disaGREe用法,disagree是不及物动词,所以应该说"在哪一点上不同意"。
单项填空试题备考建议
1.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死扣语法的条条框框。提高基础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语法知识在语句、语段、语篇中的理解运用。
2.掌握一定基础词法的搭配和惯用法。
3.掌握常用词汇词义的本意、转意、搭配的正确理解。
4.动词复习是重点。高考备考语法复习要全面,但是重点要突出。例如:动词时态、动词语态、动词短语、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
5.动词时态重点掌握、理解常见时态的运用。例如:三个一般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两个进行时;现在进行时、运去时行时;一个完成时;现在完成时。
6.非谓语动词复习是难点。理解非谓语动词的基本概念,明确其构成的特点。例如它们的动词特点;可以跟宾语、可以有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的考查点是考生在高考中的失分点。
7.从句复习是关注点。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为重点复习内容。复习的关键内容为关联词使用的复习。
(2)完形填空试题:完形填空题是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短文词数一般在200-250之间,20个选项的80个词或词组不重复。它以考查实词为主,动词部分(包括非谓语动词)约占40%;名词约占15%;形容词、副词约占30%;其他约占15%。分值为30分。2004年高考全国英语试卷及自命题卷的完形填空试题在文章的选材上是很讲究的,是贴近考生的认知能力的。考生不应该看不懂文章的大意,但往往考下来得分率总是不很高。问题在于思维逻辑的不正确以及相近词或词组的辨析能力差。不能够融会贯通地从上下文分析,很容易出现理解失误。不能够将平时所学词或词组的确切含义再现出来,很难加以区分。 完形填空典型试题解析
(卷Ⅲ)After her first 37 , teaching disabled children, she became a part-time writer for IBM.
答案为C。因为后面紧跟了teaching disabled children,说明是工作,不是责任、努力和任务。这就是我们说的"瞻前顾后",也就是说"支说"放在了后面。
(卷Ⅲ)"A pretty money," said the publisher," 42 writer."
答案为D。意为"对于一个不知名的作家来说,这就不少了。"如果选择了一个外国作家,一个很受人欢迎或一个不寻常的作家,话就不能这样说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要合理"。
(卷Ⅱ)…all of us were seated around the table and Aunt Pat 38 spaghetti for supper.
答案为B。本题容易排除选A,因为"做面条"是很容易被联想到的。殊不知,我们都坐在桌旁了,还能才去做面条吗?一定是端上来。这里有对词的理解,也有思维的准确性要求。
(卷Ⅱ)Two days passed before Mr. Fleagle returned the 50 papers.
答案为B。意为"打了分的文章,"不会是写的、收集的或签了字的。这要求词的辨析要准确,同时也要注意逻辑性。
(卷Ⅰ)And it began to affect my 42 .
答案为D。因为后面有"在白天……",而且下面一段也提到了"At work,…"。全文没有提到如何影响朋友、学习和家庭。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而不能够完全依照自己的想像去行事。
完形填空试题备考建议
(1)注意词组、习语和句型的积累、同义词的辨析以及在生活常识中的灵活运用。很多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有不同的意思。
(2)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完形填空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精选练习,不断总结。要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难、由短到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4)做完形填空试题要养成不依赖选项的习惯,完全按对文章的理解进行逻辑推理的判断,久而久之就会提高篇章意识,成为能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读者。
阅读理解典型试题解析
(1)考查推理判断能力的测试题
(卷Ⅱ)60.What did GREg Rota probably do in the end?
A. Took photos of Doran.
B. Had a meeting with Doran.
C. Returned the prize to the organizer.
D. Apologized to Woburn High School.
答案为C。首先从标题判断,是Fair Way,意为公正的方式。另外,从该段最后一句Rota的决定"The prize wasn’t ours to take."也可看出他不准备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是还给组织者。
此类题的特点是:1)考查学生根据已知的文字或事实,推断出没有直接表达的内容。2)推断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态度,某个人的情感,事情发展的原因及结果等。3)常使用infer等类词。如,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The author seems to suggest…; It is implied in the passage that…
回答此类题的办法有:1)找准文章中提供的文字信息,特别是关键词语。2)借助常识和正常人的思维规律来判断。3)借助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判断。
(2)考查主题思想或段落大意
(卷Ⅳ)56.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describe?
A. Peter’s room-hunting experience.
B. peter’s determination to find a room.
C. The difficulties in finding rooms.
D. The housing marker.
答案为A。第一段说的是他想找一所房子以及他的具体要求。第二段说的是他找到中介机构并付了钱。所以文章主要说的是找房的经历。
此类题的特点是:1)考查对某一段落或全篇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或理解作者的目的与意图。2)不同文章的特点不同,概括出的主旨也不一样。如议论文是论点,而记叙文则是故事的情节与结局。3)问题设计上多种多样,有的直接问main idea,有的则问What did the author tell us in the passage? 回答此类题的办法有:
1)仔细审题,看好范围。搞清是问某一段还是全文的中心意思。
2)使用略读的技术,即scan,迅速将全段或全文扫读一遍。
3)特别注意全文或所问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们常常是中心意思的体现。
4)运用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去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准确地找出主旨大意。
5)运用排除法,有时不好定夺哪个选项最好,就努力找出哪个不妥,排除了三个不妥的,剩下那个就是正确答案。
(3)考查文章细节理解的测试题
(卷Ⅰ)61.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Mumtaz probably died in ________ .
A.1626 B.1632 C.1634 D.1653
答案B。由原文中1653减去22即可得出此答案。
此类题的特点是:1)直接考查对文章某句或某一段的理解;2)问题设计比较直白,不拐弯抹角,常用what,which,who ,whose,where,when,how来发问。
回答此类题的办法有:1)读准题干。2)到原文中找出处。此时应使用跳读的技巧,即skim,skim意为read quickly.
(4)猜测词义
(卷Ⅳ)58.The underlined word "thi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_ .
A. a list of rooms to let B. the newspaper Peter bought
C. the notice in the restaurant D. Johnson’s Housing Agency
答案是D.回到原文中第二段第一句即可看出this所指是agency。
此类题的特点是:1)要猜测的词或词组有的是中学课本中没学过的。2)只考查词或短语在本文中的含义。3)有时候直接发问,有时则采用迂回的办法,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replace the word "xxx"?
回答此类题的办法有:1)明确英语no context, no meaning的原则,必须回到原文中推测词义。2)一般应仔细研读原句,有时也要看看上下文。3)借助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反义词来判断。
阅读理解试题备考建议
(1)每日坚持让学生课上或课下读2-4篇文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高三一年应读够1000篇左右,不达到这个量,难以过高考关。
(3)半数文章要精读,即句句细看,某些句子甚至要译成中文以精确理解。
(4)文章可泛读,即只读懂意思,不查单词。泛读对增强语感,练习略读和扫读好处极大。
(5)生词太多的文章可不看,文章内容离现实太远的也不看。
(6)适当练习长句分析,分清主谓宾定状。这是一个阅读的基本功。
(7)练习限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力解40分钟完成5篇文章。
(8)先把词汇表上的单词记好,适当扩大词汇量,训练学生掌握构词法知识。
(9)重视准确阅读,还要练习如何推理,分析,概括,如何答题,最好以高考试题为答题样本,对常考的问题做适当归类。
(10)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眼幅,不要点读,减少回读,默读时不出声音,不要有伴随动作。
写作
(1)短文改错:短文改错试题目的是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纵观各地高考试卷中改错选用的短文,可以看出大多选自仿佛一位高中生自己写的一篇百词作文,其话题比较熟悉,语言难度不大,错误类型均属于学生在平时写作中经常出现的。
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分10行设置,错误设置的形式有三种:多词、少词和用错词,每行有一个错误,占9行,还有1行无错。
考查语言错误涉及的知识点有:动词、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冠词、形容词、副词、小品词、搭配等等。这说明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果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时能够注意到他们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做短文改错时就会比较主动、比较容易。例如:学习动词时会出现时态问题、主谓一致问题、平时结构一致问题、用什么动词问题等。如:She stopped to look out of the window and find a cloud of smoke coming out of her neighbor’s house.(从句义可以看出讲述的是一件过去的事,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的时态也给出提示,所以后面并列的谓语动词时态应保持一致用found); One evening she told me that something happened when her parents was out.(主语parents父母,是复数,动词要用得数were);
I particularly enjoyed driving through the countryside with you and saw the changing colors of the leaves on the trees. (and并列的是enjoyed后面的两个动词,所以要用seeing,否则和enjoyed并列,意思就不通了);I know it is not easy to be a teacher. You have to learn in order to teach. Without enough knowledge, you can never learn well. (了解句意就能判断出动词用错问题,说的是教书teach而不是学习learn)。
再如学习名词时会遇到单复数问题,这是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还有名词用错问题,虽然都是名词但是意思不同。如:Nowadays millions of people of all age take pleasure in a hobby which is both interesting and fun. (表示各种不同年龄,age要用复数形式ages);My grandma was the best cooker in the world. (cooker是名词但表示"餐具",cook才是"厨师")。
代词也有单复数问题,还有指代问题。如:If any one of us had any difficulty in our life and study, the other would help him out. (the other表示两个当中的另一个,不符合句义,应改为others表示"其他人");And every year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stamp collection of your own and discover an interest which can even last a lifetime. (主语是people应该用their不能用your指代);We had to do the washing cleaning and shopping by us. (指代句子主语本身,应该用反身代词ourselves).
连词的使用主要是由语义决定。如:The teacher wasn’t looking at me, but I copied something. (but表示转折,但此句义应该表示递进或因果关系,应用and).
介词有搭配问题、多用或少用问题;冠词虽小又少,但是在英语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否则会因小失大。主要会出现多用或少用问题,也有搭配问题和用错问题。如:I had not studied at all at the weekend as I had thought it would be∧easy test. (test是可数名词,本句指一次简单的测验,要加冠词an); I started writing down words from∧books that I read. (名词books后面有定语从句修饰要加the); I’m very glad to hear you are coming to visit me the next Friday. (表示时间顺序的last, next, this等词前面不用冠词,所以去掉the).
形容词和副词往往捆在一起,因为有些同学缺乏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因此就会出现看不出毛病但有语病的问题。如:Finding information on the Net is easily. (easily→easy); Although these few words sound simple enough, they have clear pointed out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clear→clearly); However, we seldom felt lonely or helplessly. (helplessly→helpless); Nowadays millions of people of all ages take pleasure in a hobby which is both interested and fun. (interested→interesting);
最后还要注意英语中有一些固定句型或搭配的问题。如:I know there is not easy to be a teacher. (形式主语用it); They make their lives by collecting and selling used things. (make one’s living表示"谋生");As I was about∧take a piece from a cooked duck, I saw Grandma in the kitchen looking at me (be about to do sth表示"正要做某事")。
综上所述,短文改错主要考查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在训练此题型时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且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钻研难题,否则,白送的分数也拿不到。
(2)书面表达:短文写作就形式而言有两种,京,渝,湘,粤,辽五省市为图画型,文字提示又分为文字表格与纯文字两类,前者为津,苏浙,闽,鄂五省市,后者为全国4套及上海市。15篇书面表达试题总体上体现了命题思想,即贴近生活易于表达,所涉及的事或者已发生过,正发生或很快能发生。比如全国的4套试题,立足于中外沟通,情景设计合理,便于学生写,学生也有话可写,同时又给了不同程度的同学以不同的发挥空间。
(卷Ⅱ)书面表达试题的背景设计:你(李华)在报上看到北京电视台今年七月将举办外国人"学中文,唱中国歌"才艺大赛。你的朋友正在北京一所大学学习中文,你觉得他应去试一试,你写信告知此事,并表示可提供帮助。注意事项中特别提及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这种命题思路令人拍案叫绝。首先外国人学中文唱中文歌这一情景在中国已不陌生。不少电视台搞过类似活动,学生有生活基础,能容易下笔写。要求中"你觉得他应去试一试","并表示可以提供帮助"两点给了学生以宽松的写作空间,在"可适当增加细节"的提示下,学生可就上述两点并根据各自的水平做进一步说明。与2003年介绍单元房一文,可以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两个方面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命题者认真听取了社会各界对前一年(2003年)书面表达题的批评与建议;其二,虽然多达4套书面表达试题,各有特色,但整体把握非常好,无论用哪一套试题,其难度都趋于一致。表格类的5套试卷中,浙江的考题最适合中外沟通,提示中写道,加拿大笔友说他及一些同学在学中文,请你推荐两本学中文的字典。1.英汉/汉英词典,2.新华字典,并言简意赅地将收词数、价格及特点列出。因为是写信,自然须将各要点成文。情景真实可信,内容易写,为英语学习的强者留有相当的发挥空间。比如新华字典是the most popular among the Chinese dictionaries,汉英词典或英汉词典每个高中生都有,在教你How to use a word方面非常实用。这样的增加内容既贴切又真实。同时又能很好检测学生的独立表述能力。在五份图画作文中,辽宁省试题是为英语园地写稿,叙述一老汉用伞绊倒一窃贼与广东省"请根据图画提供的信息写一篇英文作文"所涉及的内容真实可信,能把握住向上这一主旋律。两篇短文的入手好,学生开篇容易。At about 9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I was busy…(广东),At a stand a woman was buying…(辽宁)。在行文时,学生能将以前学过的较高级词汇及较复杂语言结构较好地运用到短文中。
掩卷而思,我们也感到英语短文写作在命题思路上还是有可探讨与改进的地方。有的试卷在拟题及设景时过于牵强,臆造出不切实际的情境。在书面表达命题的形式上应该保留一直采用的中外沟通型,比如书信、通知、讲话、便条;为外文报刊、学习园地、英语角投稿型等。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另一形式,即"请以……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切不可生硬地制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情境。这看似形式问题,实则是理念及思路问题。
复习建议
1.高三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近年来高考试卷,尤其是2004年的全国及自命题的15套试卷。了解其与共性,省市自命题试卷的个性,因为这15套试卷的命题组都是在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汲取前一年几份试卷成功经验、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命题建议的基础之上命制的试卷。这种了解与研究会对新学年的教学与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听力复习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听力课上应该提高听的频率,即缩短每次听的时间,增加每周的次数,听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来实现,进行针对性训练时务必注意功能题。
3.语法知识题的大趋势立足于应用,决非语法条条。但是,没有坚实的语法基础,则会影响对文章的透彻理解及短文写作。一定量的练习很有必要,但要有度,也不是面面俱到,有些项目应从大量阅读中逐步积累,比如短语辨析题项。
4.中国人接触外语的主渠道是阅读。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是全卷赋分最高的试题。应该花大气力抓阅读训练,包括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加快阅读速度等的训练。
5.高三阶段应该认真完成高三教材内容,不应该过早停课复习。学新忆旧是个好办法,学新课文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归纳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做才符合教育规律。
6.书面表达的训练要全方位多侧面,提倡同学间相互批改,以提高学生微校验能力,在相互批改中既能互相学习也能警示自己少犯错误;教师适时适度进行面批,以对症下药;讲评时注意抓篇章结构、遣词造句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7.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吃透精神,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法方面多做研究与探讨,与此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力求精一略知几,精于英语学科,同时对跨学科的知识也略知一二。
2004年高考自命题省份的增加为各省市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挑战。自命题试卷既能充分反映地区英语教学水平,又能引领英语新课标的实施。我们认为自命题试卷在以下方面会有一定调整:
1.难度进行适当调整,使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尤其英语教学发达地区,试题内部的难度会有较大的调整。例如阅读理解试题、写作试题。
2.命题注重以能力立意,加大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是高考的方向。
3.试题内容的选材将会更好的体现时代感和教育功能,即教育性、学习性、拓展性、异国文化的学习等。
4.课改实验区将会开始进行开放性、灵活性、选择性等主观试题的研究或尝试。例如写作的开放性,读写结合的试题等。
中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目的并不是高考,但是在目前高考作为重要的选拔手段,又在对英语教学起着不言而喻的检验作用。一位资深教育家曾写道"好的考试是顺从的仆人,因为它跟随并模仿教学。"只要我们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完成英语基础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就能接受高考的挑战。